巴彦呼硕旅游度假区建于1989年。位于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南,距离海拉尔市区39公里,距离阿尔山市区255公里,是海拉尔至阿尔山的必经之处。
著名天下第一敖包所在地,电影《草原上的人们》取景地,《敖包相会》创作地,河套地貌、湿地景观、原生草原、蜿蜒河湾于一体,充分展现鄂温克与蒙古文化交融,融合布列亚特奇异神秘文化,生态及民俗资源充沛丰富,是我国三少民族之一鄂温克族主体居住地。
巴彦呼硕景区有着历史悠久的敖包祭祀文化和清代遗址。公元前这里就有祭祀活动。据史料记载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鄂温克人民就按照当地古老的习俗,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开始祭拜巴彦呼硕敖包,岁岁年年,一代又一代的草原人沿袭传统祭祀着这座敖包,祈求长生天祖先神灵保佑草原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巴彦呼硕敖包是鄂温克草原上最大的官祭敖包,还沿袭着传统敖包修建的形式(传统修建敖包以13个敖包为准)巴彦呼硕敖包就是主敖包1个,小敖包12个,手工铜顶13个,原始的石供桌、石香炉,没有一处不透出古老的敖包祭祀文化。距敖包山南侧500米处有一所光远寺,建于清代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内蒙古喇嘛教史454页)1792年供奉达赖喇嘛袈裟,(呼伦贝尔海兰察碑碑文记载)清代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嘉庆皇帝赐名“光远寺”,可惜的是此寺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在色布精额战乱中被毁。
巴彦呼硕研学营地是呼伦贝尔当地硬件设施及教学环境综合条件更好的研学营地。目前拥有可容纳20-200人同时授课学习的研学教室,拥有可以容纳300人同时住宿的蒙古包标间,配套硬件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2020年5月被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研究院授予“中国鄂温克族中小学生鄂温克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目前营地正在斥巨资修建可容纳300人同时上课,学员集中住宿区等,研学配套设施的进一步投入,预计2021年全部完工。